重慶迎三年來最嚴峻疫情,“第四城”之爭再添變數2世界獨家
2022-11-17 21:44:51    騰訊網

2022年最后一個季度,重慶突然遭遇了一場“復雜程度、防控難度前所未有”的疫情。

從11月5日新增感染者破百以來,短短10余天,重慶累計新增感染者超過1.7萬,多個城區(qū)新增感染者社會面發(fā)現占比一度高達75%左右,疫情形勢異常嚴峻。上周末起,全市11個中心城區(qū)開展全域協同防控,希望用最快速度遏制不斷增長的態(tài)勢。

今年前三季度,重慶的經濟成績單頗為亮眼:經濟增速3.1%,是唯一一個超過全國增速的直轄市;經濟總量20835.06億元,比廣州高出近百億元,繼續(xù)位居全國第四。在本輪疫情爆發(fā)之前,重慶在“第四城”之爭中頗具優(yōu)勢,如今卻是懸念再起。


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
渝穗“第四城”之爭愈發(fā)膠著

近年來,重慶與廣州之間的“第四城”之爭愈發(fā)膠著。

從2012年深圳GDP超過廣州、2013年重慶GDP超過蘇州開始,廣州和重慶便一直在爭奪全國經濟“第四城”。而根據各市調整核定后的GDP數據來看,重慶實際上在2017年、2018年就曾連續(xù)兩年超過廣州,短暫坐上了“第四城”的寶座。

2013-2016年,重慶與廣州之間的GDP差距一路拉近,從2023億元縮小至537億元。2017年和2018年,重慶分別以195億元、586億元的優(yōu)勢反超廣州,成為當年的經濟“第四城”。不過2019年,廣州又以239億元的優(yōu)勢奪回了“第四城”的寶座。

2020年疫情爆發(fā),外向型經濟的廣州遭受重創(chuàng),重慶再度對“第四城”發(fā)起挑戰(zhàn)。2020年上半年和前三季度,重慶分別以242億元和231億元的差距領先廣州,只是全年GDP總量又被廣州反超了16億元,與“第四城”失之交臂。

今年上半年和前三季度,重慶再次迎來了機會,GDP總量比廣州分別領先77.84億元和99.66億元。差距雖然不大,但此前廣州遭受疫情沖擊,而重慶在投資和外貿方面的增速都遠超廣州,并非沒有機會。

重慶投資外貿增速優(yōu)于廣州

今年前三季度,廣州經濟總量20735.4億元,同比增長2.3%;重慶經濟總量20835.06億元,同比增長3.1%。無論是總量還是增速,重慶的表現都要優(yōu)于廣州。

具體來看,廣州在工業(yè)、消費方面的增速略高于重慶:前三季度廣州、重慶的二產增速分別為4.1%、3.8%,規(guī)上工業(yè)增加值增速分別為4.4%、4.0%,消費增速分別為3.1%和1.5%,廣州占據一定優(yōu)勢。

但在投資和外貿方面,重慶的增速則要大幅高于廣州:前三季度重慶投資增速3.3%,廣州僅有0.1%;重慶進出口增速8.5%,廣州下降6.2%。投資和外貿增長乏力,是拖累廣州經濟表現的重要因素。

投資方面,廣州前三季度投資增長0.1%,扭轉了1-8月同比負增長(-1.8%)的局面。分領域看,工業(yè)投資增長13.5%,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.8%。房地產開發(fā)投資下降2.7%??梢钥闯?,廣州的工業(yè)投資保持較快增長,但基礎設施投資和房地產開發(fā)投資增速低迷。

外貿方面,今年廣州外貿持續(xù)承壓,一季度進出口增速還有1.1%,上半年轉為下降5.7%,前三季度降幅又進一步擴大,同比下降6.2%。其中出口增速持續(xù)低迷,一季度、上半年和前三季度的增速分別為-0.9%、-12.2%和-13.9%。對此,廣州統(tǒng)計局曾在分析上半年進出口下降原因時指出,“受高基數、海運不暢、疫情等因素影響,出口持續(xù)低迷”。

這或許不是問題的全部。早在2020年,廣州進出口總額就被寧波反超,滑落至全國第7位。目前,廣州出口商品主要以服裝鞋帽箱包、金屬飾品和機電產品等為主,受產業(yè)轉移等因素影響,外貿增長乏力。接下來,廣州仍需通過產業(yè)升級,持續(xù)提高外貿抵御市場波動的能力。

反觀重慶,前三季度投資增長3.3%,其中工業(yè)投資增長9.5%,基礎設施投資增長8.0%,均保持較高增速。外貿進出口總值6259.5億元,同比增長8.5%;其中出口4074.5億元,增長11.5%。近年重慶電子信息產業(yè)發(fā)展迅猛,筆電產量已連續(xù)8年位居全球第一,前三季度出口機電產品3493.7億元,占全市出口總值的85.7%,撐起了重慶外貿的一片天。

重慶防控或對經濟產生更大影響

不過,雖然前三季度重慶的經濟總量和增速表現優(yōu)于廣州,但100億的差距其實并不算大,2020年前三季度重慶領先廣州200多億,卻也被廣州在第四季度成功反超。只是在本月前廣州疫情爆發(fā),重慶的情形則相對較好,使得重慶在全年競爭中多了一分可能。如今重慶疫情突發(fā),防控難度更甚于廣州,“第四城”之爭結果難料。

僅從新增感染者數據來看,廣州的情形無疑比重慶更為嚴峻。從10月28日單日新增感染者破百以來,廣州累計新增感染者已超過4.7萬例(其中確診病例2878例)。重慶11月5日起單日新增感染者破百,截至昨日累計感染者突破1.7萬(其中確診病例1488例)。

但從防控難度上來看,重慶的形勢要更為復雜。全市11個中心城區(qū)社會面篩查發(fā)現感染者的數量占比不斷攀升,11月10日至13日分別達到58.86%、60.43%、62.65%、66.97%,九龍坡區(qū)、大渡口區(qū)、南岸區(qū)、兩江新區(qū)占比一度高達75%左右。對此,官方直言“疫情形勢異常嚴峻,復雜程度、防控難度前所未有”。

廣州疫情的主戰(zhàn)場集中在海珠區(qū)和白云區(qū),社會面篩查發(fā)現的感染者并不多。以11月13日為例,廣州全市新增4065例本土感染者,其中僅有12例在社會面發(fā)現,其余99%的感染者在隔離觀察、高風險區(qū)篩查或閉環(huán)管理重點人員檢測中發(fā)現。

防控難度更大的重慶,自上周末起開展了中心城區(qū)全域協同防控,11個中心城區(qū)住宅小區(qū)封閉式管理,企事業(yè)單位人員居家辦公,餐飲單位暫停堂食,酒吧、影劇院等密閉性經營場所暫停營業(yè),景區(qū)、景點暫停接待游客。大渡口、沙坪壩、渝北區(qū)、兩江新區(qū)、高新區(qū)提出,重點工業(yè)企業(yè)、施工工地須在嚴格落實閉環(huán)管理的基礎上生產經營。如此嚴格的防控措施,必然會對全市的工業(yè)生產、社會消費、投資外貿產生極大影響。

廣州則只有海珠區(qū)實施了嚴格的全域疫情防控措施,白云、荔灣、越秀、番禺、花都、天河實施過短期的加強社會面疫情防控的措施,包括全員核酸、暫停堂食、密閉經營場所停業(yè)等等,其他區(qū)基本都是針對部分區(qū)域實行臨時管控。

疫情當前,重慶和廣州都面臨著極大的壓力,也分別針對自身情況采取了防控措施。今年的“第四城”之爭結果如何,只能等到最后一刻才能揭曉了。

參考資料:

[1]?各市統(tǒng)計局

[2]?各市疾控中心

[3]?懸念又起,誰能拿下“第四城”.城市進化論

關鍵詞: 基礎設施投資